返回首頁
第三十六期(2017-08-17)
  • 第三十六期(2017-08-77)
  • 第三十六期(2017-08-17)
  • 第三十六期(2017-08-27)
  • 第三十六期(2017-08-77)
  • 第三十六期(2017-08-17)
  • 第三十六期(2017-08-27)
  • 第三十六期(2017-08-77)
  • 第三十六期(2017-08-17)
  • 第三十六期(2017-08-27)
  • 第三十六期(2017-08-77)
  • 第三十六期(2017-08-17)
  • 第三十六期(2017-08-27)
  • 第三十六期(2017-08-77)
  • 第三十六期(2017-08-17)
  • 第三十六期(2017-08-27)

當前位置:第四十九期>第七八版>詳細信息

與祖國共奮進,與時代同步伐:喜迎新中國成立70周年與建校10周年

來源: 發布于:2019-09-30 瀏覽:1387

       七秩春秋,看今日,正九州聚力,四海交朋;抬望眼,贊云蒸霞蔚,似錦前程。70年砥礪奮進,70年譜寫輝煌。2019年,我們迎來新中國成立70周年,同慶70華誕,同享偉大榮光,同鑄復興偉業。同時,也是西南交通大學希望學院建校十周年。七十載櫛風沐雨,奏響新征程華彩樂章;十年披肝瀝膽,踏學院轉型改革大道。

       西南交通大學希望學院已經走過十年不平凡的歷程。回首往昔崢嶸歲月,在2008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研究制定工作開始啟動之初,面對高等教育經費不足與國家發展需要擴展高等教育存在的矛盾,教育專家們認為,在當時情況下要解決這個矛盾只能通過吸收社會資源進入教育市場,發展民辦教育。華西希望集團與有著百年辦學歷史的中國第一所鐵路高等學府——西南交通大學在如何為中國的教育事業發展做貢獻上達成了共識,向教育部申請成立了西南交通大學希望學院。經教育部批準,2009年,恰逢祖國建國六十周年,隨著“科教興國”、“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推進,2009年6月16日,西南交通大學希望學院誕生了。

       十年里,學院懷揣著為國擔當的初心,砥礪求索,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浪潮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2010學院成立土木工程系、交通運輸系、經濟管理系、英語系以及基礎課部等教學管理機構,2011年確立“土木工程”、“財務會計”兩大重點專業,并積極向教育部申報人力資源管理、工業設計(藝術類)、藝術設計、車輛工程 4 個本科專業,結合四川省教育廳已經批準的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工程監理、建筑工程技術、鐵道機車車輛 4 個專科專業,于2012 年將原開辦專業擴大到19 個,辦學規模達到 8000 人。 

       為了實現了又好又快地發展,學院在西南交通大學、華西希望集團的大力支持及董事會的堅強領導下,在明確了以“現場工程師”作為本科人才培養目標基礎上,全面分析國內獨立學院辦學發展形勢的基礎上,采用 SWOT 分析方法,對學院的“優勢、劣勢、機遇、挑戰”進行評估,對學院發展戰略和人才培養進行研究,明確了學院的發展戰略、辦學總目標、辦學宗旨、辦學定位和三步走戰略。

       2013年,學院遷址成都金堂,為了適應新的形勢,抓住新機遇,迎接新挑戰,學院在進一步明確辦學發展目標的同時,不斷總結經驗,凝練出兩大辦學特色。一是牢牢把握市場導向性原則,彰顯軌道交通專業特色。學院在進行專業設置上,緊緊抓住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和軌道交通大發展的機遇,并充分發揮西南交通大學土木工程、交通運輸、機械工程、電氣工程、經濟管理等優勢教育資源,逐漸形成以土木、交運、機械、電氣、會計等與軌道交通行業緊密相關的工科專業為主體,市場營銷、英語、應用心理學等為輔助的專業群,并根據社會發展的需要適時調整專業學科結構,逐步形成軌道交通特色明顯的特色專業群。二是以培養“現場工程師”為主要特征,以培養一線技術、管理人才為主要內容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彰顯人才培養特色。學院借助所承擔的西南交通大學“國家教學體制改革”項目《軌道交通專業技術、技能型人才成長“立交橋”的研究》的階段性成果,修訂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創新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并以該課題為指導逐漸探索出適合三本學生成才發展的“現場工程師”人才培養模式。

       2015年2 月 16 日,四川省教育體制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正式發文《關于開展四川省教育綜合改革試點的通知》,希望學院申報的改革項目《地方本科高校向應用型人才培養整體轉型》獲得批準,成為四川省本科院校整體轉型發展改革試點單位。

      為進一步做好轉型改革工作,學院組織專門力量對實施方案進行認真修訂,確定了“1235”的 整體轉型改革推進模式,即:一個頂層設計、兩個保障前提、三大支撐條件、五大核心工作。

       通過對《地方本科高校向應用型人才培養整體轉型》改革的不斷探索和實踐,學院在整體轉型改革的引領下,立足地方經濟建設和軌道交通行業的發展,又構建了“12361”整體轉型改革推進模式,即“一個頂層設計、兩個保障前提、三大支撐條件、六大核心工作和一個育人成果”,凸顯了自身辦學特色,更好服務于地方、服務于軌道交通行業的發展,形成了特色鮮明的軌道交通專業群。并根據國家和四川省有關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示精神,學院加大力度推進跨專業綜合實驗能力的理實一體化實驗中心建設,形成了六個專業綜合型實驗實訓中心加三個基礎型實驗實訓室和一批專業工作室的格局。目前,已經形成“6+3”的實驗室格局和體系。

       2015年我院獲批四川省教育綜合改革試點項目《向應用型人才培養整體轉型》,在實施轉型改革、建設應用技術型大學的進程中,我們在培養學生專業技能“硬功夫”的同時,積極培養學生的非專業能力“軟實力”,即以大學生非專業能力培養為切入點,積極開展“明德教育”等七大教育,著力培養大學生“較高的思想道德素質”等十大核心能力,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在推進大學生非專業能力培養的三年實踐中,2016年12月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強調,“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據此,我們在廣泛學習的基礎上開展了調研,對近年來的實踐過程不斷總結提煉,進一步將學生的非專業能力培養發展為“黨委統籌、主體引領、多方協作、全員育人”的育人模式,育人成果在校內外引起強烈反響,于2018年正式獲批四川省改革試點項目。由此,學院的改革形成了以轉型改革為依托,雙引擎驅動的全方位改革。

       希望學院從建校至今,堅決貫徹中央和國家有關民辦教育的指示精神,緊扣國家經濟建設,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國家發展所需的應用技術型人才。并在條件有限的情況下,2013年一次性順利通過了省學位委員會的評估檢查,勝利完成了學院學士學位評估工作,在校生規模突破了10000 人,實現了跨越式發展;2014年在校生規模達到 12600 余人;2015 年,學院開辦專業達到 36 個,在校學生規模達到 13600 余人,再創新高;2016年在校生規模達到14400;2017 年,在校學生規模達到 15000 余人,再次刷新歷史記錄;2018 年,在校學生規模近 18000 人。

       今年兩會期間,李克強總理提出高職擴招100萬的計劃。希望學院積極相應國家號召,在四川希望教育集團的大力支持下,努力克服并解決校舍緊張的情況,增加對中職院校升學班的招生時長投入,圓滿完成今年擬增加對口高職招生比重的工作,在校生規模又一次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達到20000余人,為國家高職擴招做出來貢獻。

       為了積極貫徹落實國務院日前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就業創業工作的意見》,10年來,希望學院始終堅持促進就業鼓勵創業,以穩就業惠民生助發展的理念,積極促進學生就業,秉持“全方位、全過程”和“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理念,深化校企合作,校企合作單位達到200余家,實現與用人單位在應用型人才培養上的無縫對接,各專業校企合作實現100%全覆蓋,產生了一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的服務區域和企業發展的校企合作科研項目,及一批有希望學院特色的自主創新成果。為了保障畢業生就業,學院全面實施就業工作“一把手”工程,建立健全就業工作機制。針對畢業生全面推行就業工作“三步走”計劃,達到畢業生就業率連續六年穩定在96%以上,在同類高校中名列前茅。

       航天探海,富國強兵。巨筆宏圖,帶通路暢,命運連同求共贏。新時代,正復興圓夢,翼展鵬程。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關鍵之年,也是希望學院建校十周年,學院踏步轉型升位的攻堅之年。值此為祖國獻上祝福之際,全體交大希望人也將銘記偉大變革,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明德勵志、務實創新、竢實揚華、自強不息,為早日實現軌道交通特色鮮明的流應用技術型大學的建設目標而不懈奮斗!

向日葵官方最新下载网址_向日葵官方下载安卓免费下载_向日葵官方app地址